運動傷害別只顧休息!加快復原的「營養補充」全攻略


這幾年台灣越來越多人投入跑步、騎車、健身等運動,隨之而來的運動傷害也變得越來越常見。
除了乖乖休息和物理治療之外,你知道「吃對營養」更能幫你縮短復原時間嗎?
想要擺脫漫長復健期,除了遵循醫囑治療,飲食絕對是決定恢復速度的關鍵。
本篇由專業角度,帶你根據受傷恢復期不同階段,掌握運動受傷後最關鍵的四大營養補充,教你怎麼吃才能恢復得又快又好!



運動受傷後的關鍵營養補充指南


一、熱量計算:修復身體的基礎能量來源

  • 核心觀念: 身體在修復受損組織時,需要比平時更多能量。熱量吃太少,不只恢復變慢,還可能讓免疫力下降、影響傷口癒合。


    該吃多少? 每天所需熱量 = 基礎代謝率 × 活動量 × 壓力因子


    活動量係數:久坐 1.2、輕度活動 1.375、中度 1.55、高度活動 1.725


    壓力因子參考值:
       - 輕傷(如扭傷、脫臼)= 1.2
      - 小型手術 = 1.2
      - 骨折、重大手術或感染 = 1.5


二、 蛋白質:修補組織、維持肌肉量的關鍵

  • 核心觀念: 受傷無法訓練,肌肉在短短 48 小時內就會開始流失!

    受傷組織更需要蛋白質來重建,因此這時候要提高蛋白質攝取,才能有效維持肌肉量、加速組織修復。

  • 建議攝取量: 每公斤體重 1.6 克以上

  • 加分關鍵: 選擇富含「白胺酸 (Leucine)」的蛋白質,能更有效刺激肌肉合成

  • 富含白胺酸的食物清單: 雞蛋、肉類(雞、豬、牛)、海藻類。


三、碳水化合物:身體修復的能量後援

  • 核心觀念: 碳水化合物是受傷時身體最需要的能量來源,能幫助減少肌肉分解、提升免疫功能,絕對不能缺乏!

  • 建議攝取量: 每公斤體重 3~5 克,或占總熱量的約 55 %。

  • 聰明選擇複合型碳水化合物: 避免血糖劇烈波動影響癒合。

    -全榖雜糧類: 糙米、燕麥、地瓜、玉米

    -蔬菜類: 胡蘿蔔、洋蔥、四季豆

    -水果類: 香蕉、蘋果、芭樂、藍莓

    -乳製品: 牛奶、優酪乳


4. 脂肪:抗發炎與細胞修補的必備元素

  • 核心觀念: 脂肪是構成細胞膜與荷爾蒙的重要材料。

    受傷後的發炎反應,需要補充有「強效抗發炎效果」的 Omega-3 脂肪酸,有助於減緩疼痛發炎、加速修復。

  • 建議攝取量: 占總熱量的 20~25%。其中 Omega-3 建議每天攝取至少 2 克

  • 富含 Omega-3 的食物:

    -深海魚類:鮭魚、鯖魚

    -種子油類:亞麻仁油、奇亞籽

    -堅果油脂類:酪梨、核桃、杏仁

  • 【提醒】 少吃高 Omega-6 食物: 如油炸物、加工肉品,避免加劇體內發炎反應,影響復原速度。


總結:把握營養黃金期,縮短你的運動修復之路!